福利国家的秘密

本文最后更新于:2022年8月7日 晚上

本文作者 洛克高,此文不代表本站任何政治立场。

本系列视频版:

福利国家诞生于二战结束以后,当时,西方国家面临突出的贫困、失业、社会不平等矛盾,因此有思想家提出应该由国家出面,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推行增进社会福利的政策。1942年《贝弗里奇报告》中所提出的“社会服务国家”构想和1944年国际劳工组织所通过的《费城宣言》,为战后大规模出现的福利国家制度提供了合法性来源与实际建构的理论基础。

对于福利国家应理解为一种社会形态,它不仅指全面的社会保障制度,而且也指国家在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诸方面作出了相应调整。

从狭义上讲,福利国家是指国家在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福利,例如受教育的权利和生存权方面所达到的高水平的状况;从广义上来说它也指一种社会形态,在这种社会形态中,国家不仅对公民作为社会成员的基本福利实施全面的保障,而且为达到这个目标,在社会产品的分配,甚至生产关系等方面也做出了相应的调整。

《牛津政治学大辞典》代表了最广泛的“教科书”定义:福利国家是一种国家形态,这种国家形态突出地强化了现代国家的社会功能二、福利国家模式的主要特

艾斯平·安德森在《福利资本主义的三个世界》一书中运用非商品化和分层化两个评判工具对主要的福利国家进行比较研究后发现存在着三种不同的类型:自由主义、保守主义和社会民主主义福利体制

但是本视频不以这三种类型为例介绍,而已是福利是否由国家提供为依据划分的两种类型:福利国家、福利社会进行比较。

以美国为例

本期视频将以世界资本主义国家的扛把子美国为例,对福利社会进行介绍。

福利社会,又可称为“部分福利国家”,以美国为代表,福利并不由联邦政府提供,而是地方政府、慈善团体、合作组织、私人企业等共同提供个别的零碎的所谓的“福利”项目。

要明白的是福利社会的福利支出税收的本质是公民把自己劳动所得的一部分,交给一个完全透明的,自己授权选举出来的代理机构去保管和经营,期间有大量增值,相当于一种稳固的投资,未来得到的,会多于自己当初缴的。也就是说,这可以看成是一种投资,缴得越多,回报越多。但是美国的各级单位实行高度的自治,联邦,州,郡,小镇在一般行政事务中互不干涉,包括税收也是,而美国的福利社会以小镇为单位,税收严重影响着小镇的公共服务开支,也影响着社会福利,这就导致了在富人区中,社会福利高,教育、医疗、治安各方面设施完善;

而穷人区内,税收较少,社会福利开支较少,教育、医疗、治安也比不过富人区、白领区甚至蓝领区。而且穷人区内人数众多,社会福利平摊下来更少。

在穷人区中居民享受的服务是最差。居民们混帮派,站街和吸毒是家常便饭,非法持枪也是常事,枪击也主要发生在这种地方警察也不愿去招惹麻烦。

美国的公立学校也受这种社区管理。有钱的社区学校普遍较好,学生也能收到较好的教育,而没钱的社区,学校大多对学生进行放养式的“素质教育”。

美国的这些学校有点类似于我国的学区房,要想受到好一点的教育,读一个学费高昂的私立学校或者搬去个好一点的社区或者城市读书,不同的是我国的两极差距没有这么大,没有这么离谱,落后地区教育质量与发达地区教育质量对比没有这么强烈。

当然美国的福利社会也不是一无是处,虽然教育质量因资产而不平等,但是对于公立学校提供免费教育,对全国4300万家庭困难群众提供食物券,类似于我们国家医保的公共医疗补助金等。但是这种联邦的福利,是通过美国在全世界金融体系下的霸权剥削来的利润的皮毛的再分配。不只是美国,北欧福利国家也类似,福利来源要么靠出口资源,要么靠金融,总之就是由剥削国内转移到剥削国外,再从其中分一点汤水给本国的无产阶级。不可否认的是,这种福利政策在gdp中占比极大,但前面也说了这是资产阶级给自己的投资,投资者肯定是追求利润的,这些主动贡献福利的资产阶级也是一样。

到了后面,由于福利开支的占比越来越大,政府赤字增加,福利的提高,而不能适应经济发展,以至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出现了停滞性通货膨胀,俗称滞胀。而里根、撒切尔夫人上台后对社会福利政策进行大幅度改革,削减福利,抑制工会,促进就业等手段,以发展经济。终究是会虽然有些国家的福利开支占gdp的五分之一甚至还多,但在这我们要明白的是,这种福利社会的背后,是资产阶级为了稳定资本主义的资本再生产所追加的保险金,用以维持资本主义市场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巩固自己的统治。

资产阶级通过再分配的调节机制,缓和了社会矛盾,延长了落后的资本主义生产的生命。

在西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资本主义社会必将出现周期性的经济危机,这是由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决定的。生产的相对过剩,而工人生活条件恶劣,工人的微薄工资受市场影响流入资本家口袋,没有足够的购买力,导致货物积压,生产锐减,减少生产要素——工人,又导致工人没有收入,没有购买力,形成恶性循环。

而福利国家制度,通过发给工人福利,在市场上购买一定量的商品,减少生产相对过剩,来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使资产阶级的工厂不至于倒闭。资产阶级赚取剩余价值,实际上获利的仍是获利最大的,工人只能获得少量的生活必需品,以勉强维持生计。

福利国家制度看似为工人带来了福祉,但是,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工人的福利通过市场再度流入资本家口袋,实际上还是资产阶级的个人私利,造成更加严重的两极分化,穷人越穷,富人越富。看似用资产阶级的钱来帮助无产阶级,实际上还是用资产阶级的钱来救资产阶级。

西方福利国家制度的真正本质还是资产阶级用来发展资本主义生产,缓和社会矛盾,维护阶级统治的工具。

以英法为例

上一期我们说到美国的福利国家制度是部分福利国家制度,即福利社会。主要的福利来源于社会。那么我们今天来讲一讲另外两个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和法国的福利国家制度。

大嘤(英)地处西北欧,与欧洲大陆隔海相望,不在欧洲中心,但是在19世纪却是世界的中心。英国福利制度的前生要追溯到圈地运动后大量农民丧失土地,成为流浪汉、乞丐,导致的社会治安急剧下降,英国王室为了稳定社会秩序,在1601年颁布《伊丽莎白济贫法》。这是作为英国第一个重要的济贫法,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社会保障法。也许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历史渊源,所以福利国家也最早起源于英国。

1906年自由党赢得大选,上台执政后实施一系列的社会改革。1908年的第一个《老年养老金法案》规定对年满70岁的老人发放养老金,1911年的《国民保险法》确定了以社会保险为核心的现代社会保障制度,1921年新的《国民保险法》加大了保险的力度。1925年,鲍德温的保守党政府也对养老金制度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革。

二战时期,1941年,英国成立社会保险和相关服务部际协调委员会,着手制定战后社会保障计划。当时英国著名经济学家贝弗里奇爵士受英国战时内阁财政部部长、英国战后重建委员会主席阿瑟·格林伍德先生委托,负责该计划的具体方案。第二年,贝弗里奇爵士根据部际协调委员会的工作成果提交了题为《社会保险和相关服务》的报告,这就是著名的贝弗里奇报告。上一期也说过,1942年《贝弗里奇报告》中所提出的“社会服务国家”构想是福利国家制度的理论基础之一(另一个为1944年国际劳工组织所通过的《费城宣言》)。

英国采取的贝弗里奇模式即贝弗里奇型社会保障模式,其特点一是强调对象的普遍性的保障项目的全面性;二是在公平与效率的序列选择,以公平为主、效率次之,在二者不能兼顾时即以牺牲效率来维护社会公平;三是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借助于财经政策来调剂,即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来组织实施,为了高福利不惜推行高税收政策,致使财政负担过重;四是按需保障的原则,强调公民生活中一切必须方面的需要不受时地和其他限制,都应给予救济或补助。实行政府统筹原则,即政府根据社会保障项目的具体需要,通过国家财政预算统一规划和组织,以保证政策的贯彻落实。

二战后,英国工党领袖艾德礼带领工党击败保守党领袖、雅尔塔会议三巨头之一的前首相丘吉尔,上台组阁执政。上台后正式确立了执行普遍主义的福利原则的福利国家制度,先后颁布《国民保险法》,由国家承担责任并执行的保险计划;颁布《国民救济法》并废除原来的济贫法;颁布西方第一个全民免费医疗的福利法案《国民医疗保健法》。这三个法案成为英国福利国家制度的基础,后来又不断拓展,不断覆盖,逐渐拓展到国民保险、国民保健、个人社会福利、住房和教育五个领域。

前面说到,英国实行区别于美国的福利社会的福利国家制度,那么就意味着英国“全面”的福利制度,背后是政府承担的高额的财政支出,高达GDP四分之一的福利支出也让英国不堪重负。这主要还是吃了当年日不落帝国的老底,但是现在的大嘤帝国已经今时不同往日,虽然英联邦这一机构仍存在,并承担着落日的余晖,但是英联邦的凝聚力甚至不如“邦联”。英国的最初的福利制度的福利来源于其建立的庞大的全球性的殖民帝国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英国的福利制度衰落也表现了英国的衰落。撒切尔夫人执政时期,虽然勉强打赢了马岛之战,但是对于其他大国,英国还是表现得无力,而且福利支出过大对财政和经济发展的弊端也渐渐暴露出来,所以撒切尔夫人开始改革福利制度,实行新自由主义。

还有一点指出的是英国福利制度建立在保险原则之上,而固定缴费的特点使国家从穷人身上拿走的钱比从富人身上拿走的还多,社会保障计划对收入再分配的效果事实上非常有限。

而英国的命运中的宿敌,与其隔海相望的法国,与英国形成福利国家的历史相同,大量的殖民地、概括的海外市场、国内的工业化给法国带来了建立福利国家制度的基础。可能是法国人民骨子里武德充沛的血脉,导致政府对社会组织的不信任,法国大革命后,政府取缔一切社会组织,使原来承担一定社会救济的社会组织被取缔,政府承担起社会救济的责任。但是这个还在计划,尚未实施就因为保守势力诸如教会的阻挠,加之雅各宾派的失势而宣告截止。社会保护重新回到由教会和地方政府管理的分散状态。19世纪末20世纪初,形式再度发生变化,尤其是随着一战的爆发,旧的社会保护制度无法有效的实行,又逐渐由教会和地方政府转移到中央政府,但是教会在其中的力量依旧没有过多的减少。这期间20世纪30年代出台的《社会保障法》,使社会保险成为法国主要的社会福利手段,成为法国福利国家制度的前身。二战后,法国的政治和社会力量再度发生了变化,战争期间左派政党和工会组织的力量不断成长,保守派的力量则得到削弱,至于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是因为二战后,法国光复,自由法国清算了维希法国的保守势力。经历了战争的创伤后的法国(bushi),社会团结和稳定成为各种政治力量的共识,它们一致认为建立一个全国性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实现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在政府和工会的不断妥协中,法国的福利国家制度——一个结合英国贝弗里奇和俾斯麦模式特点的社会保障体系诞生了。

这里简单介绍一下俾斯麦模式。俾斯麦模式即俾斯麦型社会保障模式,是最早出现的社会保障模式。这种模式以社会保险为核心,社会保障费用由雇员、雇主和国家三方负担,主要以雇员和雇主承担为主,社会保障的给付与雇员的收入和社会保险缴费相联系。其主要的特点就是1、雇员、雇主和政府共同担负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三者互助共济。2、强调了受保人权利和义务的对等性,要享有受社会保障的权利,就必须尽缴纳社会保险或进行劳动的义务。3、更好地处理了市场效率与社会公平之间的关系机构进行管理。

就这样结合了英国贝弗里奇和俾斯麦模式的法国的社会保障体系,把社会保障分为社会保险和社会救助。社会保险主要分为一般制度、特殊制度、非农非领薪者制度和农业互助制度,上述的社会保险是强制缴纳的。主要覆盖养老、医疗、家庭和失业四个方面,也算是比较全面的社会保险制度。

而社会救助在社会保障体系中所占比例相对较小,主要由地方政府对没有能力获得社会保险的人提供,例如最低老年人保障、残疾人福利、单身父母福利等。后来法国政府又先后补充了一系列反贫困计划,对无家可归者和贫困家庭予以救助。

到了20世纪70年代,随着经济危机和滞涨的出现,法国政府也开始改革福利政策,因为经济危机带来的事业问题,法国政府提出提前退休来增加就业机会,这也导致了政府财政在养老方面的支出,又大大加重了财政赤字。到了21世纪,法国福利支出占GDP的三分之一,高于英国,甚至远远高于美国。但是换成人均的话只是和占比四分之一的英国相似,而远远低于占比五分之一的美国。经济不发达,但是占比又高,这无疑对财政是一种极其沉重的负担。

英法在世界率先建立福利国家制度,靠的是他们的落日余晖,是在17、18、19、20世纪长达三百多年的殖民统治和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中的霸权建立的,当往日不复,辉煌褪去,英法的经济发展也就只能仅靠后工业化所带来的上游高新产业维持,但是这些企业还可能遭受到其“盟友”的打击,典型例子就是灯塔国制裁法国企业阿尔斯通

后工业时代的制造业空心化,也不利于福利国家,以制造业为中心的物质生产和资本,大量地迅速地转移到国外,使物质生产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明显下降,造成国内物质生产与非物质生产之间的比例关系严重失衡。服务业比重超过了制造业,占据国民经济主导,如英国的全体免费医疗转为“全体免疫”,导致医疗物资生产不足是其中的原因,至于其他更深层次的原因,就不在这里做过多探讨。

另外对于福利国家财政赤字日益严重的问题,也许是因为西方选举民主制度的困境。选举政治的内在逻辑使得“非理性”选民在福利政治等公共议题上表现得淋漓尽致,一般公民可能并不反对福利供给,却大多反对高税收,虽然福利供给需要由税收来支撑,这使得西方国家的政府赤字财政日益难以为继。这也是福利国家的困境,在经济发展较慢的情况下,福利支出的不断增加与税收增加缓慢的矛盾凸显得淋漓尽致。黄马甲就是个典型例证,在大选之下,为了赢得大选,往往对选民许以增加福利。成功上台后往往在财政支出困难和增加福利面前,选择增加福利,毕竟嘛,为了选票,不寒碜!

参考文献:
【1】英国社会福利政策的历史沿革
【2】当代西方福利国家与政治制度的衰朽
【3】法国社会保障制度变迁中的国家作用及其启示
【4】百度百科

以德国为例

前几期我们提到了美国的部分福利国家制度,英国的贝弗里奇体系和法国的混合福利国家制度。本期视频,将为大家带来福利国家制度的先驱,最早出现的社会保障模式,德国的俾斯麦社会保障体系。

既然德国的福利体系被命名为“俾斯麦社会保障体系”,那就注定了绕不开那个影响德国乃至欧洲、世界的男人,普鲁士政府首相兼外交大臣,德意志帝国首任宰相。劳恩堡公爵,德国近代史上最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德意志猛男,奥托·爱德华·利奥波德·冯·俾斯麦。

名字带“冯”,在德国多半是个老容克八旗贵族。俾斯麦出生于1815年,时值拿破仑战争失败,莱茵联邦解散,保守主义在欧洲盛行,但是由于德意志地区政治的松散,加之德意志地区民主主义思想的觉醒。在这风云际会、大动荡的时代,俾斯麦出生了。

但是作为当时的一个容克地主家庭,但是其母亲来自于一个家族多人为官的中产阶级家庭。这就注定了两种新旧思想会在俾斯麦身上碰撞,并且影响他一生。或许这就是他作为时代风云儿的开始。

与后世对于俾斯麦军人、地主的刻板印象不同,青年时期的俾斯麦曾先后就读于哥廷根大学、柏林大学法律系和格赖夫斯瓦尔德大学。值得一提的是俾斯麦在柏林大学法律系有个比他小三岁的学弟——卡尔·马克思。大学时代的俾斯麦经常惹祸,尤其是喜欢和别人决斗,有资料显示,马克思曾在柏林大学和贵族子弟有过纠纷,至于马克思到底和俾斯麦有没有打过深层次交道,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受到了良好的教育的俾斯麦在大学毕业后,又回到自己家乡经营庄园并且亲身参加劳动,这对俾斯麦社会保障体系中维护了工人利益提供了一点的积极因素。

1847年,年仅32岁的俾斯麦参加议会选举当选为候补议员,之后通过系列手段逼使一位议员以患病理由退出,成功当选为柏林州的正式议员,俾斯麦正式步入政坛。此后历经1848年大革命、德意志宪政危机等,起起落落,终于到了1862年成为了普鲁士王国首相兼外交大臣。

成为首相的俾斯麦在9月26日的下院首次演讲中坚定的对议会发表“铁血演说”:“当代的重大问题不是通过演说和多数派决议所能解决的……而是要用铁和血来解决!”从此俾斯麦以“铁血宰相”著称。随后国王对俾斯麦说:“我很清楚结局,他们会在歌剧广场朕的窗前砍下你的头,过些时候再砍下朕的头。”而俾斯麦则回应道:“既然迟早要死,为何死得不体面一些?……无论是死在绞架上抑或死在战场上,这之间是没有区别的……必须抗争到底!”

成为首相的俾斯麦未能解决与议会的冲突,本着打不过,难道还躲不过的道理,开始向外转移矛盾,以德国统一的大业与议会相抗争,以扶持工人与资产阶级自由派相抗衡。

1864年到1871年,俾斯麦先后谋划了三场王朝战争——普丹战争、普奥战争、普法战争,并取得了三场战争的胜利统一了德意志。

至此,长期分裂德意志终于出现了一个统一的民族国家,德国民族的统一和国内统一市场的建立,也为推动了德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俾斯麦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

在1870年普法战争取得胜利之后,德国获得了法国50亿法郎的巨额赔款以及阿尔萨斯和洛林等地丰富的铁矿资源;1871年德国的统一使国内形成了统一的市场,巨额的赔款成为了资本,丰富的铁矿成为了原料,德国的统一打造了庞大的市场,这三者使德意志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程中获得了飞跃式的发展。而工业的发展也导致了劳资矛盾的激化,而1871至1887年的德国文化斗争俾斯麦政府大力团结工人打击保守势力,又进一步壮大了工人阶级的势力,给这火药桶再加了一份火药。

随着德意志的统一,俾斯麦与自由派的矛盾越来越大,此时俾斯麦作为19世纪的顶尖政治家,他的政治才能也发挥到了极致。此时的俾斯麦受到工人运动的威胁和资产阶级政党民主诉求的压力。俾斯麦既反左又反右,先团结工人打压以教会为首的保守势力,而后,教会等保守势力妥协后,又与保守势力联合镇压工人运动。不管是为了拉拢工人阶级打压资产阶级自由派,还是为了实现德意志的繁荣兴盛,又或者是为了实现国家要照看人民的政治理念。俾斯麦开始了其依旧深深影响今天的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

19世纪末的德意志因此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福利国家。在此基础上抽象出来的依赖、倡导国家机器直接操控生产资料的经济架构被称为国有社会主义。国有社会主义是一种经济架构,既不是意识形态,也不是政治制度。这种计划经济模型广泛为苏联、东欧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接受。有时又被称为国有资本主义或国家资本主义。

19世纪中叶,英国基本实现工业化,此前不久,颁布了新济贫法,对工业化副产品—不断涌现的失业者、穷人、流浪人实行社会救助,这可视为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从此诞生。

80年代,德国连续推出疾病、工伤、老年、残废、死亡等社会保险—社会保障制度的核心部分,这样,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便最终站稳了脚跟,并迅疾传播开来。

英国是工业化的鼻祖,因而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最早出现于英国。是顺理成章的。但是,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组成部分—社会保险制度则出现于德国,它是德国劳资双方长期斗争,以资本国家被迫让步,劳动者获胜为结果。

德国推出的社会保险,后人称作俾斯麦模式,成为其他国家仿效的样板,迄今仍有很大影响。俾斯麦模式的最大贡献在于“第一位吃螃蟹者”,它第一次提出:

  1. 社会保险属政府行为,应由国家依法强制实施,
  2. 社会保险的受保人和受益人应限于现代产业的工资劳动者
  3. 社会保险制度应能保障劳动者遭遇疾病、工伤、年老、生育、残废、死亡等风险后仍享有基本生活
  4. 社会保险制度的实施应依靠社会力量,即依法强制雇主和雇员缴纳社会保险费,政府给予必要资助,形成一笔基金,用以支付保险津贴。
  5. 受保劳动者必须具备政府机构规定的条件才能成为受益人,并享有保险津贴。

上述种种,在以后就成了其他国家实施社会保险制度的依据,几乎每一条都受到采纳。

1883年制定了世界第一部《疾病保险法》,1884年通过了《工伤事故保险法》,1889年实行了《伤残和养老保险法》,从而建立了现代世界上第一个完整的社会保障法律体系,基本覆盖了工时、工资、教育、女工、童工、工伤、疾病、伤残、养老等保险。

德国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特点∶一是实行”自助”原则,强调资金来源多元化,即保险最大部分由雇主与雇员共同缴纳;政府在收支不平衡时,酌情给予资助。双方负担的比例,视险种的不同有所区别。伤残和养老保险由雇主与雇员平均分担,国家从每份津贴中每年补贴50马克;工伤事故保险完全由雇主负担;疾病保险雇主负担1/3,雇员负担2/3,占平均工资的1.5%~2%,最高为3%。二是体系为强制的社会保险。三是该体系由各种各样的社会法人组织而非私人组织管理保险事务。四是保险金额按照地区和收入状况即所付金额而定,没有统一国家标准。这套社会保障体系有助于把社会成员对社会保障的享受与市场竞争的责任心联系起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在俾斯麦的社会立法获得成功的情形下,作为一种既不同于社会主义,也不同于资本主义的第三位置思潮出现。这就是国家社会主义。应该看到的是,国家社会主义最初活跃于经济政策方面,随后再开始深入到意识形态和国家政治方面。

俾斯麦的王朝社会主义的福利制度和政策得到民众的广泛支持,也因此为国家社会主义追捧,并被追认为国家社会主义的前身。在此基础上抽象出来的依赖、倡导国家机器直接操控生产资料的一种既不是意识形态,也不是政治制度的经济架构被称为国有社会主义。国有社会主义也被认为是国家社会主义的主要经济政策。在生产关系方面,国家社会主义与社会主义相似,提倡一种能和社会化生产大分工相适应的以国家计划为主体的生产分配调控。但在生产资料所有制方面,国家社会主义与社会主义并不相同,同时也反对那种生产资料为个人所有的资本主义制度。以共产主义为意识形态的社会主义强调生产资料公有。而国家社会主义强调的是生产资料在所谓国家意志影响下的监控,政府并不直接控制生产资料的配置和使用,但政府代表国家拥有对生产资料的绝对控制权,使用权和分配权。

俾斯麦的福利制度和政策被称为王朝社会主义但自1890年,德国社会民主党渐渐形成一个观点,以前那些旧王朝的国家精英们并没有在德国实现社会主义。

要说明的是俾斯麦虽是19世纪世界顶尖政治家、军事家,但其本质上还是个容克地主,其政治立场本质上是反动的,保守的。其提高工人福利的待遇不过是为了拉拢工人打压资产阶级和分化工人运动,这是要点明的。

当本文写到这时,福利国家的秘密——以德国为例一文即将结束了,该系列也将结尾。本人本打算再写北欧体系、日本体系以及一些落后国家福利制度的情况,奈何水平有限,且不精文笔,无法将一些想法表达出来。福利国家的秘密系列从美国部分福利国家制度、英国贝弗里奇体系和法国混合福利国家体系以及德国俾斯麦社会保障体系共三期,万余字。这里再写一点我个人对福利国家制度的一点浅显的理解。“福利国家”一词有人说是来源于英国经济学家霍布斯和庇古在20世纪20年代创立的《福利经济学》,又有人说来源于19世纪中后期的俾斯麦社会保障体系。我个人而言倾向于前者,后者更多的是实践,而且俾斯麦体系的“保障”多于“福利”。从罗斯福新政算起,福利国家制度有八十多年,从创立《福利经济学》算起将近一百年,从俾斯麦算起已有一百三四十年。没有一个人能永远站在巅峰,同理没有一个社会制度能一直保持永久的生机。大萧条时期曾有助于消除生产相对过剩下的劳动人民支付能力不足的问题,但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始终没变。消费上依据是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购买力相对缩小的矛盾依据存在,这是一副治标不治本的吊资本主义命的药。时至今日福利国家制度的弊端原来越明显。庞大的社会福利支出造成政府财政的巨额赤字,出现了巨大的“财政黑洞”。

为弥补财政而实行的高额的累进税制影响了经济发展的活力,使经济衰退更加恶化;高补贴、高福利的全方位社会保障滋长了国民的依赖情绪,使社会生产率降低,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受损。福利国家可谓陷入了步履维艰,甚至难以为继的境地。

福利国家制度本应是左翼政治势力的主张,但是近些年来却颇受右翼势力、民粹领导人的青睐和拥护,左翼势力和中间势力相比于右翼和民粹来说,因为福利国家制度使财政负担巨大,急于改革福利国家制度。而右翼和民粹在福利国家制度中在“公民不反对福利,却不要税收”中看到了他们的政治机遇,在此投机。

此外我们还要进一步明确,福利国家拯救了资本主义,它使资本主义延寿至今,就必有其存在的依据和道理。把其比作为一场革命也不为过。但是要知道福利国家制度更多的是一场消费端的革命,而不是生产端的革命。

在福利国家实行多年的现代,在2020年,英国约300万的儿童食不果腹、衣不蔽体,而英国政府近年来还削减了多子女家庭的福利,让部分家庭的收入锐减1/3以上。在美国,约3000万人口罹患糖尿病,占美国人口的10%,其中1/4的人因负担不起胰岛素而面临死亡威胁—他们中间的部分人,要么去墨西哥买胰岛素,要么去其他欧洲国家蹭医保。

参考资料:
【1】徐清.欧洲福利制度主要模式的比较与借鉴[J].现代经济探讨,2021(03):126-132.
【2】莲奈.福利国家的厚黑与自私[J].看世界,2020(19):54-57.
【3】陈兆旺.当代西方福利国家与政治制度的衰朽[J].比较政治学研究,2017(02):59-89.
【4】林静.俾斯麦——现代社会保障体系的创始人[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6,12(11):2.
【5】戚文闯.试论俾斯麦的社会保障思想及其制度实践[J].昭通学院学报,2016,38(02):84-89.
【6】王彩波,李艳霞.论西欧福利国家及其发展趋势[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3(05):74-77.
【7】郑秉文.经济理论中的福利国家[J].中国社会科学,2003(01):41-63+205.
【8】成志刚.世界各国社会保障模式比较研究[J].中国保险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06):44-46.
【9】弗朗索瓦-格扎维尔·梅里安,肖孝毛.治理问题与现代福利国家[J].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1999(01):59-68.
【10】侯文若.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J].中国社会保险,1999(02):45.
【11】中文维基百科
【12】百度百科

生成海报分享文章


福利国家的秘密
https://www.brightunion.xyz/2021/04/18/fu-li-guo-jia-de-mi-mi/
作者
洛克高
发布于
2021年4月19日
更新于
2022年8月7日
许可协议